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文物史料


分享到 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列印
回文物清單
  • 中文名稱 : 公斤副原器
  • 公斤副原器,共0張圖片
  • 文物詳細資料
    • 功能 / 用途:
      日據時期臺灣的重量標準器(1公斤)。
    • 特色:
      西元1790年,法國政府感覺度量衡制劃一的重要,先擬整理度量衡舊制,繼詔請科學院創立新制度,以製萬世不易之標準,此為公制創制之始。1795年法國政府頒布採用公制之命令,並設定一臨時公尺長度,至於正確之公尺長度標準,則等大地測量完成時制定之,其頒布的命令如下:一、規定法國計量制度完全用十進制。二、規定一公尺之長度為經過巴黎自北極至赤道之子午線一千萬分之一。三、規定一公升(Litre)之容量為一立方公寸之容量。四、規定一公斤(Kilogramme)之重量等於一立方公寸純水在真空中秤得之,其水溫為百度表之4度。一七九九年六月,完成大地測量,便訂定公尺數值,此新公尺數值較原訂臨時所定之公尺短0.3公厘,依據所規定之新數值,製造純鉑之公尺公升各一具,作為全國之標準原器。一八六九年法政府撥款設立度量衡製造局預備製造,劃分原器及各國應用之副原器。一八七二年,法政府召集第二次會議,開會決議認為公尺公斤原器,應以九鉑一銥合金及特種幾何式樣製造之。一八七五年,復開會於巴黎,簽訂公尺協約,組設度量衡公局。一八七七年度量衡公局成立,開始工作,一八八九年度量衡公局製成鉑銥公尺三十一具,鉑銥公斤四十具,遂選定一份作為國際原器,一份為副原器,各國各取一份,作為國家原器,各公尺原器相互之差數不逾0.01公厘,大約誤差不逾0.0002公厘,各公斤原器相互之差數不逾一公絲,大約誤差不逾0.005公絲。以上為公制原器副原器製發之經過。
      本件公斤副原器由來是日本於「國際度量衡局」依「國際公斤原器」複製的公斤副原器。再經複製,送到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作為臺灣質量檢驗標準的依據。這個公斤副原器是臺灣光復後臺灣省度量衡檢驗所向日本接收,於2001年由科工館典藏。公斤副原器由90%的鉑及10%的銥組成,符合抗腐蝕、高密度、導電(減少靜電附著)、低磁化率、堅硬等特性,得以減少測量不準確程度,並長期保存。作成圓柱形的原因是為減少表面積,以降低灰塵髒污附著。
    • 類別:
      度量衡
    • 完成年代:
      1900年代